甲基異噻唑啉酮
- 基本信息
- 英文名稱:METHYLISOTHIAZOLINONE
- 成分別名:MIT,MI,
- 是否活性:否
-
推薦指數:
★
- 功效與描述
- 功效作用:防腐劑
- 使用目的:防腐劑
- 成分描述:甲基異噻唑啉酮(簡稱MIT),是一種不含氯的防腐劑,可以抑制細菌、真菌及霉菌的生長,在低濃度下就能有效殺滅多種細菌,因此作為高效防腐劑被廣泛用于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用品中。異噻唑啉酮類主要由甲基氯異噻唑啉酮(INCI: 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簡稱MCI)和甲基異噻唑啉酮(INC: Methylisothiazolinone,簡稱M)組成,二者通常以質量比3:1(m(MCI):m(MI))混合再與鎂的鹽溶液混合以水溶液的形式用于化妝品防腐劑。適用pH寬,廣譜抑菌, 主要用于香波、浴液等洗去型配方。其殺菌機理是與蛋白質的巰基反應,抑制活性物運輸和葡萄糖氧化作用,使細菌性,因此配方中的蛋白質會令其失活 由于 SCCNFP頻繁接到消費者使用含甲基異噻嘩啉酮類的產品導致皮膚致敏性的報告反饋,歐盟在審核了 SCCNFP的各項調查評估后,最終將這類物質禁用于留存型產品,并規定了MI最高添加量為0.01%,MCIM僅準用于洗去型產品,其最高添加量為0.0015%,且在同一個產品中兩者不可共用。2016年7月22日公布的甲基異噻唑啉酮法規指導預計在2017年2月12日實施。 2004年,歐盟化妝品和非食品科學委員會(現改為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規定MIT作為防腐劑,可以在停留類和沖洗類化妝品中使用,且最大濃度為0.01%。后來消費者陸續出現對MIT過敏的現象,而且過敏率呈上升趨勢,于是在2013年12月12日,該協會在重新評估了MIT的危險性后,發表了關于停留類化妝品(包括化妝用濕巾)停止使用防腐劑MIT的行業建議,并建議化妝品公司盡早在停留類化妝品中停止使用防腐劑MIT。而日本和加拿大已經限制此成分的使用,美國更是在2013年皮炎雜志上發表研究稱MIT為“2013年的年度過敏原”,中國衛生部和臺灣FDA也規定其最大允許濃度為0.01%,其中臺灣FDA還強調MIT不能使用于接觸黏膜部位的產品。[1]孫曉青.化妝品中防腐劑的特性與法規沿革[A].管理法規,2016.10.17.
日本aaa